• 索 引 号:XM00102-16-00-2024-048
  • 备注/文号:厦发改复函〔2024〕71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4-07-16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10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7-16

詹永智委员:

  《厦门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的若干建议》(第20241109号)由我委会同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等单位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新型电力系统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您的提案针对我市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前景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打造产业服务公共平台、搭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应用场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等工作建议,所提建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为我市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产业服务公共平台,搭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应用场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两岸能源资源互通,有力推动我市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在去年第二十四届亚太电协大会上,我市提出共建“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的发展目标,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智能电网和氢能四个领域打造产业发展高地。今年6月,我市发布《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融合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作为4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强布局,主要发展新型电力设备、电子电力器件、能源互联网等方向,并发布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系统等场景机会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有序融合发展。当前,厦门火炬电力电气产业园(一期)、科华数据高端装备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将为支撑我市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打造产业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市级电力电器产业公共研发检测平台,旨在成为基于智能电网关键设备国家标准、符合我国智能电网发展需求的智能电力设备研发检测中心,完成企业急需的各项研究课题、研发过程检测、现场测试及重大疑难问题解决、分析等任务,为我市智能电力设备领域相关企业提供研发和检测技术支撑。成立市级新型电力系统与输配电协会,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输配电产业集聚发展,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致力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对接、人才培养等服务,协会首批会员单位超80家,包含ABB、施耐德、华电等企业。

  (三)搭建示范应用场景。抓住我市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区机遇,积极探索搭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应用场景,在鼓浪屿大德记投运全省首个“光储直柔”示范应用项目;上线省内首个“虚拟电厂”平台,推广蓄热式电锅炉,已基本完成全市学校、医院等“气改电”;试点建设同安区军营村0.4千伏低压台区柔性直流互联系统;开展五通店里“零碳”变电站建设、车网互动研究,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研究。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中海论坛期间举办产业与投资合作推介会,就我市市情市貌、产业基础、招商引资重点方向等作宣介,其中新能源产业重点招引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设备、智能电网、储能、氢能等领域装备和技术服务,诚邀与会国家及企业来厦兴业;举办“能源、石化、矿产和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就氢能、储能合作,以及智慧电网和能源项目建设等进行对话交流,共促国际能源合作。

  (五)探索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等“新四通”主张,加快推动台湾海峡海风资源开发及两岸电力互通,促成厦门与金门共建共享绿色新能源,加强与台湾、金门方面沟通对接,在前期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联网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您的建议,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领、加快项目带动、加力国际合作,推动我市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快速集聚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结合我市新能源产业优势,落实《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氢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等,加强创新引领、场景示范、链主带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项目带动。发挥我市在电力电器、新能源等产业融通带动作用,结合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产业区、科技创新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成规模成体系落地更多示范项目,策划搭建科技创新载体,推动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厦门市工业园区绿色智慧微电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推动绿色智慧微电网试点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区。

  三是加力国际合作。依托我市在“金砖”“一带一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间产业交流合作,加快推动国内外龙头企业“引进来”,我市海辰、科华等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举办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围绕电力电器、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光伏等共商合作契机,谋划策划适合在厦落地的大项目,鼓励我市输配电、新能源等企业联合头部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制定。

  领导署名:李晓燕

  联 系 人:林涛

  联系电话:0592-2896217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