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2-16-00-2024-049
  • 备注/文号:厦发改复函〔2024〕68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4-07-12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7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12

林溱委员:

  《关于完善新型消费创新生态,打造“双链联动”发展格局的建议》(第20241074号)由我单位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和市市场监管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迅速。代表提出完善新型消费创新生态,打造“双链联动”发展格局的建议,对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全面推动厦门消费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围绕营造新型消费创新环境、健全创新要素流通体系、构建新型消费创新载体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工作建议,对于下一步推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我委收到代表建议后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积极展开研究,并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建议办理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 加强新型消费政策引导

  一是印发实施《厦门市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提出5个方面18条具体举措,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二是围绕“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新热点”,印发实施《2023年厦门市培育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工作方案》,聚焦构建商业消费活力圈、培育夜间经济生态圈等14个方面,全面部署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三是印发实施《厦门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快推动我市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四是挖掘新型消费发展典型案例。2021年,经各区、各相关部门推荐,共遴选出21个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其中厦门路桥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报送的《智慧体育平台“Ai运动”激活体育消费》入选国家发改委编印的《新型消费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二)营造新型消费创新环境

  1.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对经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中心所在企业100万元奖励;对经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按照“晋级补差”的原则给予中心所在企业500万元奖励。经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运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良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中心所在企业3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给予50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的,给予200万元奖励。我市现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7家。其中,2023年消费品行业新增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推动质量品牌建设。持续完善质量奖励制度,深入实施政府质量奖滚动培育与发展滚动培育计划,对计划名单内的企业进行动态调整,进行分阶段重点培育。加大分级培育和重点帮扶力度,对厦门市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质量奖分别给予15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引导全市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创建优质品牌。我市现有中国质量奖企业1家、福建省政府质量奖企业7家,有效注册商标近60万件,地理标志商标5件,3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3.加快产业链创新融合发展。一是用好奖补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2021—2023年,市科技局已立项揭榜挂帅项目10项,项目总投入约1.44亿元。2023年启动“赛马制”项目试点,面向厦门市医疗机构组织实施“多学科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管理机制探索”项目,遴选3家单位进行“赛马”,通过优胜劣汰提高项目成功率。二是加大产业协同创新培养力度。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联合攻关,支持企业转化应用高质量科技成果。2023年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13项,其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175项,电子信息领域141项,新材料领域76项,高技术服务领域51项,资源与环境领域33项,生物与新医药22项,新能源与节能13项,航天技术2项。

  4.营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环境。一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保障工作,2023年,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8025项,较上年同期增长10.37%;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73.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34%;兑现技术交易奖励金2006.14万元,对九家技术转移机构予以116.48万元奖励。二是强化技术转移转化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出台《厦门市科技信贷及保险扶持管理办法》,建设厦门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安排风险补偿资金,为金融机构风险“托底”,促进信贷支持力度。与30家银行、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合作,发放科技信用贷、科技担保贷款、科技保证保险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科技保险业务。三是构建职业培养体系,加强培育技能人才。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厦门),2023年共开设初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6期,截至2023年底累计培养1526名技术经纪人。

  (三)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

  一是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电子商务新业态,推动设立抖音厦门特产馆、京东厦门馆。二是推动各区相关市场运营主体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打造系列新兴城市夜间消费场景,形成夜间经济项目载体48个,涵盖夜购、夜娱、夜游、夜食等业态。三是开展夜经济地标投票征集活动,联合多家主流媒体与市民游客共同选出首批十大“厦夜好去处”,思明果壳街区、古地石、潘涂海蛎夜市、万科里、环东浪漫线等入选。四是联合高德地图共同发布“心动厦门消费地图”,涵盖人气商圈、人气美食、人气夜经济、人气老字号四大维度,组成餐饮、购物、文化演艺、娱乐、配套等多元消费业态,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一站式消费服务信息。五是充分发挥厦门消费节平台作用,积极举办多主题融合的促销活动。打造贯穿全年的“厦门消费节”城市节庆主题IP,2023年共举办了双节跨年购、八闽美食嘉年华、心动夏日消费节等系列主题促销活动600多场,发放消费券及补贴超亿元。制定《厦门全城嗨购·2024消费节活动方案》,以“GO厦门·四季购”为主题,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主题促销活动,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四)构建新型消费创新载体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机构。指导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17所双一流及知名高校联合成立厦门高校科技产业联盟,并与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二是建设专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积极推进福建省重大项目、厦门首家视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厦门轻工视讯产业园建设,推动眼镜制造、视光科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作用,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助力企业发展。

  三是建立跨区域创新联盟。吸引知名高校院所、跨国公司等来厦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在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推动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城环所等15家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厦门市集中签约。引进天津大学海河脑机实验室来厦共建厦门市北洋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来厦设立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厦门)实验室。

  三、下一步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代表的建议,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强化对完善新型消费创新生态有关事项的研究,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引领突出的典型案例,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消费端领军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傅如荣

  联 系 人:郭雅兰

  联系电话:0592-2893325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