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厦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积极应对外部形势的变化挑战,加快城市发展转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6.16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推动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新成效。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有效激发。以政策为牵引,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今年以来出台修订各类政策文件69份,兑现资金超90亿元。聚焦扩大有效需求,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直播电商、首发经济等新型消费,以旧换新拉动消费超110亿元;强力实施投资项目攻坚行动,工业投资、建安投资分别增长12.5%、11.9%;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举办大型演唱会24场、高层级体育赛事21场,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聚焦稳定外贸运行,积极应对美加征关税,出台两轮稳外贸政策,围绕出口信保、跨境电商及内外贸一体化等环节精准施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全省首创“贸融通”业务,安排100亿元的专项额度支持外贸企业抢窗口、稳订单、拓市场,上半年全市出口增长7.9%。聚焦破解融资难题,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4.0版,撬动金融资源超3300亿元;强化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投放贷款超2030亿元,有效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奋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取得突破,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厦门科学城Ⅰ至Ⅲ号孵化器累计入驻项目超过160个,嘉庚创新实验室累计转化各类成果270项,鹭江创新实验室全面启动建设,崂山国家实验室福建研究院挂牌,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应用攻关工程”获批国家重大项目。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735家,国产首个九价宫颈癌疫苗及2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百欧迅生物自主研制的人类SMN1和SMN2基因检测试剂盒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海辰储能、瑞幸咖啡跻身全球独角兽榜,美图公司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新业态新模式持续领跑,上半年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9.2%,直播电商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7%、109.7%、64.2%和20.9%。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强力实施产业项目攻坚行动,持续深化“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产业项目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编实编细“22+N”产业图谱,实现签约产业项目1409个、总投资5058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69个、竣工39个,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撑有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8.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1.2%、11.3%、28.8%。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7家。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1-5月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8%和11.4%。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海峡论坛、国际石材展、工业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展览88场,同比增长14.3%。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业保持总体平稳,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53万人,今年以来发放各类稳就业资金2.13亿元。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上半年社会事业投资增长49.6%,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0个、新增学位2.7万个,全域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认定;深化四个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上半年累计引入50余项新技术;新建改造普惠托育项目76个,预计可提供普惠托位3730个。社会保障坚实有力,筹集保障性租赁房4600套,发放大学生“5年5折租房补贴”3.5亿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低保标准分别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第三和第五。
当前,我市经济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外部形势变化将持续对我市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下一步,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彰显特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厦门新篇章。
专家解读
上半年厦门经济稳中向好
——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闽江学者薛涧波解读我市上半年经济数据
厦门是外向型经济特征非常明显的城市,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经济顶压前行,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增长5.7%,彰显出经济韧性和强劲活力。我认为,这既得益于厦门下好“提振消费”的先手棋和打好“稳定外贸”的主动仗,更深层次要看到近年来厦门经济内生动力在悄然发生蝶变。具体而言,可以用三个“超预期”和三个“向好”来概括上半年厦门经济运行的情况和特点。
三个“超预期”。一是外贸成效及出口水平超预期。上半年,厦门努力克服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出口超预期增长7.9%,增速高于一季度和全国、全省,进出口增速实现正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7.6%,纺织服装、平板显示模组、电线电缆、体育用品等优势产品保持两位数高增长,显示出外贸政策应对有力。二是消费提振效果超预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文旅消费领域需求持续扩张,重点监测景区客流量增长8.9%,“五一”“端午”两大假期旅游人次及消费额均创历史新高。三是实体经济支撑超预期。工业是支撑上半年厦门经济平稳增长的最大动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位居同类城市前列。
三个“向好”。一是发展质效向好。上半年多项实物量指标显示经济增长基础持续夯实,工业用电量增长8.9%,全市新设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18.7%。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1%。二是产业发展向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航空维修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9.7%、23.7%和28.8%,5家企业跻身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全磊光电研制的6英寸InP外延片有效填补国内光通信领域高端大尺寸外延片缺失的空白。三是营商环境向好。今年重磅推出的营商环境8.0版,着力从“方便办事”向“服务发展”转变。比如,在通关便利性方面,厦门港“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停时”和“平均在泊停时”两项关键指标,6月份位居全球第三位和第一位。
总的来看,厦门上半年经济运行蹄疾步稳,政策应对及时高效,GDP增长5.7%的成绩来之不易,成色很足。展望下半年,尽管外部环境还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经济展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基础。后续建议积极关注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波动变化,加强外贸、消费、就业等领域的政策储备,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和市场预期引导,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