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大考炼真金,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厦门市粮油市场物丰价稳——昨天,在新华都集美店粮油区域,各种粮油品牌琳琅满目,许多市民前来购买,负责人廖峥介绍,这几天,粮油的销售量明显增长,为满足市民的需要,店里把1.99元/斤的散米和99.5元/50斤的大包装米放在了最显眼处,供市民选购。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市全力以赴保障粮油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足、价格稳。昨日,市发改委来到我市储备粮库、粮食应急保障重点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对我市粮油保供稳价情况进行巡查。结果显示,我市粮食库存充足,产能保障,市民的“米袋子”供应有序,价格稳定。
库存充足:市级储备粮总规模达32.3万吨随时调得动用得上
五谷飘香粮满仓,在厦门市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粮库,高大的平房仓中,上万吨应急成品粮盖着“空调被”,住着恒温仓。
“目前,我市市级储备粮总规模达32.3万吨,储备粮可以随时储得进、调得动、用得上,此外,社会库存也十分充足。”市发改委副主任张伟生告诉记者,去年,我市市级储备粮增储4.8万吨,使市级储备粮总规模达32.3万吨——其中稻谷18.29万吨,小麦10.35万吨,成品粮2.56万吨(成品粮折原粮3.66万吨)。
从社会库存来看,截至8月底,我市成品粮库存总量共13.78万吨,其中,大米库存13.12万吨,面粉库存0.66万吨。按518万厦门人口每人每天7两口粮消费计算,仅社会库存就可以供应市场76天,市级储备粮则可以供应半年以上;食用植物油总库存26.69万吨,按每人每天一两消费来计算,可以供应1030天。
张伟生表示,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厦门市常住人口已达518万人,比上次人口普查增加了89万人,为及时应对人口变化新形势,我市近期还计划增储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约2600吨。
产能保障:机器人上阵可24小时自动加工粮食
昨天,一车车原粮从北大荒八五六农场走海运抵达我市,面对疫情,我市粮食应急保障重点企业全链条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原粮方面,仓库和码头在途约有3000吨。”晟宝良品米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辉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厦门粮食企业大力拓展国内基地,晟宝良品在东北五常核心区、北大荒八五六农场、江西宜春上高等地建立种植基地,今年以来,通过“飞地粮仓”调入的粮食达到2万吨。厦门市发布7号通告以来,晟宝良品24小时开足马力。“每天开一条生产线生产,如果火力全开,3条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9万包大米。”
在晟宝良品,粮食加工“机器人”上线,可以实现24小时自动生产。科技赋能让粮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去年以来,厦门市晟宝良品借势增资扩产,引进机器人粮食生产线三条,年粮食加工量可提升到达8万吨,机器人生产流水线不仅使日加工能力大大增加,而且减少了粮食的损耗率,品质也得到提升。
张伟生表示,目前,我市建立了粮食应急加工企业8家,其中小麦粉2家、大米加工6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53个,产能和零售供应能力基本适应本市粮食应急加工供应需要。目前,企业的产能有保障,为预防交通“梗阻”,市发改委已经印发了粮食应急保障车辆标识600份,确保粮食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