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 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城市
时间:2022-04-26 12:20

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 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城市.jpg

  让绿色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底色。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厦门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正式出台。《方案》为厦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把厦门生态美的“长板”拉得更长。

  聚焦“双碳”目标要求,《方案》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成为美丽中国样板城市。

  锻造“长板” 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2021年,作为绿色发展优等生,厦门再次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在跃上7000亿元台阶的同时,厦门市在福建省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评价考核中排名第一。

  但在成绩面前,厦门始终保持清醒,推动高位突破,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统筹推进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人文融合发展。

  《方案》提出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厦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到2035年,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干货十足  26项举措含金量高

  《方案》共细化形成26项举措、117项重点任务。这些举措干货十足,含金量高,其中有不少具有创新性、突破性。

  比如,《方案》提出要总结并推广火炬高新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经验,探索建立环境治理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碳汇基础科学中心;严把新上项目关,新增项目能效要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鼓励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科研人员带技术、带成果创业,推动科技成果创业式转化。

  企业对政策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市政环能公司企业管理部经理江全生说,《方案》中“提高厨余垃圾处理水平、推进新一轮医废处置设施扩能提质”等,对我市生活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危废等末端处置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该公司所属两座发电厂获评“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称号,是我省首家获该等级评定的企业,标志着厦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施耐德电气(厦门)开关设备有限公司实施了表面处理废水循环回收、屋顶太阳能发电、氦气回收等项目。该公司EHS经理李坤林表示,《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将更好地激发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循环工厂的热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厦门奥普拓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福建省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公共平台的建设,该平台是全国第一个基于实时数据管理的省级碳排放平台,帮助企业实时了解自身碳排放状况,获知节能减排空间,并为企业提供碳排放预测和节能减排改造方案。在公司市场部经理郭启亮看来,《方案》帮助企业树立碳减排观念和责任意识,为企业建立能耗及碳排放管理平台提供政策支撑,这个具体举措实打实地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留白增绿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方案》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全力保持垃圾分类工作领跑全国;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打造城市公共交通5G车路协同应用示范;构建覆盖全市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本岛平均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这些举措将深刻影响百姓生活,改变生活方式。

  同时,《方案》还提出,厦门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鼓励城市留白增绿,提升城市品质。如,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建设智慧物业等平台,推广智慧社区应用;试点建设集成路灯、通信网络、物联网、感知设备等于一体的智慧灯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提升农村公厕管护水平,基本实现水冲式无害化公厕自然村全覆盖等。

  生态环境好不好、人居环境怎么样,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方案》的实施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亮点】

  绿色生产

  在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的同时,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大片区、新城和产业园区推行绿色规划、设计、投资和建设,促进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以海沧台商投资区、火炬高新区、同安工业园区等为重点,开展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绿色流通

  加快前场铁路物流园开发,发展智慧物流;建设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推进“两网融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逆向回收体系;提高绿色产品出口比重,拓展绿色科技成果对外合作交流。

  绿色消费

  将绿色采购制度扩展至国有企业,鼓励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和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绿色基建

  着力补齐绿色基础设施短板,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稳妥推进电能替代及智慧能源应用;污水处理进一步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厨余垃圾处理水平;推进新一轮医废处置设施“扩能提质”;建设覆盖全市的公共充电网络。

  绿色技术

  通过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提升绿色科技支撑力量。鼓励企业开展新能源材料、先进碳材料、氢能源开发等科技攻关;支持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与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化海洋负排放相关研究;配合国家和福建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

  绿色金融

  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等措施,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绿色融资企业及融资项目认定机制,完善银行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体系。推动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等成为厦门地方标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