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厦漳泉都市圈打造成现代化都市圈典范
来源 :厦门日报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2025-07-31 10:33

1.jpg

  厦漳泉素有“闽南金三角”的美誉。1985年中央批准设立厦漳泉闽南三角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以厦门经济特区为引领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开放带。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以厦漳泉为主体的城市群体”“只有加强厦漳泉三个城市的网络联系,在地域结构上形成一个综合功能区域,才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如今,国家将厦漳泉都市圈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之一,《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于去年获批印发实施。

  

  厦门市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擘划的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典范。7月30日下午,厦漳泉都市圈办公室第一次主任会议在厦门召开。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厦漳泉都市圈办公室主任黄燕添主持会议并讲话。漳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卓文,泉州市副市长姚飞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落实《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会议宣读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关于建立厦漳泉都市圈工作机制的通知》,举行都市圈办公室揭牌仪式,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会议还研究协调了交通、水利等领域的具体事项。

  会议指出,自去年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主要领导作出部署以来,厦漳泉都市圈在产业协作、设施联动、公共服务、生态共治等方面成效显著,各项工作进展迅速。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地的关键之年。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协同意识,强化重点攻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科创、生态环保等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见实效。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机制指明方向,厦漳泉都市圈也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要坚持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理念,深化轮值办会与对口协作机制,努力将厦漳泉都市圈打造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融合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幸福感足的现代化都市圈典范。

  建机制 定任务 聚合力

  2025年厦漳泉都市圈建设这样干

  此次厦漳泉都市圈办公室第一次主任会议的召开,为推动三市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绘就新蓝图,也标志着厦漳泉都市圈建设进入机制健全、任务落地的实质推进阶段。

三大机制确立,常态化运行迈上正轨

  为统筹推进都市圈建设,本次会议明确厦漳泉都市圈将依托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工作体系,建立起“三项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日常办事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

  其中,厦漳泉都市圈办公室已正式挂牌运行,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将承担年度任务谋划、项目统筹、问题协调等关键职能,推动都市圈工作进入“有组织、有节奏、有抓手”的新阶段。

  机制构建的背后,是厦漳泉三市由理念协同向系统协同的转变。记者了解到,今后,相关联席会议和工作会议将适时召开,重点聚焦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等重大事项,形成制度化、项目化的推进格局。

  明确26项任务,打造“四圈一体”都市圈图景

  根据会议部署,厦漳泉都市圈2025年将聚焦四大功能圈建设,系统推进26项重点任务,形成机制引领、项目牵引、成效驱动的总体思路:

  一是完善“通勤圈”,加快互联互通。

  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串联泉州、厦门、漳州三地重要节点,推动城市群“一小时生活圈”加速成型。同时,续建厦金大桥,推进泉金高速、晋同高速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

  二是构建“产业圈”,增强协同动能。

  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提升厦漳、厦泉共建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实现土地、人才、科技等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深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联合打造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科技成果在圈内跨区域转化落地。

  三是拓展“生活圈”,共享优质服务。

  围绕教育、医疗、社保、文旅等公共服务,三市将开展便利共享试点工作。包括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医疗机构加强交流协作、打造区域影像云平台、推进第三代社保卡信息互通等,提升居民跨城生活的获得感和便利度。

  四是打造“生态圈”,联手守护绿水青山。

  深化九龙江流域协同治理,推动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快厦门碳汇交易中心建设,探索海洋与农业碳汇新机制;建立区域环境监测与执法联动体系,实现跨流域生态治理“一张网”。

  项目带动发力,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2025年将是厦漳泉都市圈规划落地的关键一年。”在昨日的会议上,厦漳泉都市圈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按照计划,厦漳泉三市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点上突破”和“面上提升”同步发力。除R1线和厦金大桥外,厦门港翔安港区1#-5#集装箱泊位工程、泉州港围头湾港区11-12号泊位工程、厦安铁路等物流枢纽项目也将在年内加快前期工作,为打造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对外辐射能力提供坚实支撑。

  在产业方面,厦门翔安-泉州南翼科技创新走廊、厦门大学科技园泉州南安园区等协同创新平台将持续推进建设;同时,三市计划联合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打造“城市合伙人”的科创生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