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2-16-00-2021-085
- 备注/文号:厦发改复函〔2021〕113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发展改革委
- 成文日期:2021-04-30
韩刃等代表:
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综合智慧能源技术及应用,促进本市早日实现碳达峰的建议》(第0261号)收悉。经我委会同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气候雄心峰会、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等多个场合宣示中国将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将迎来转型,国家政策和企业转型对综合能源业务发展是个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厦门市着眼能源产业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目标,已开始酝酿布局智慧能源有关示范项目。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厦门市进入能源行业迈向综合化智慧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措施与成效
(一)我市积极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017年,国家能源局开展了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我市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有关园区和企业申报。厦门共有两个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首批 “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称号。分别是 “厦门火炬开发区‘一区多园’‘互联网+’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和“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绿色能源灵活交易的智慧分布式微电网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二)我市正在组织编制厦门市综合能源“十四五”规划。规划纲要中已充分考虑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要求,鼓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助力碳达峰和碳减排;积极推进综合能源的智能化供给服务,支持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厦门华润燃气等企业在翔安新机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马銮湾等片区考虑建设综合能源服务站,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三)积极支持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依托省级智慧能源平台,开展“智能运维+电维保”的楼宇用能优化业务,为用户提供用能安全和能效提升服务,推动公共建筑、工业领域等用能转型、节能减排。在集美侨英供电所打造微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试点平台,实现光伏、储能、输配电网、充电等设备的协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清洁能源消纳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以及调节能力。
(四)支持厦门大学开展城市智慧综合能源系统有关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国内首个“能效工程”博士点。关注城市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综合系统能效、经济、排放等特性,探寻复杂能源系统的最优规划设计与运行决策方案,为我市环保、规划等部门提供参考。团队开发的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项综合能源示范项目的规划建设与工程实践,如国内首个“能源互联岛”分布式能源智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被评为“中国工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和“十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全直流微电网应用示范项目、福州新区福清功能区智慧能源项目等。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我市确定碳达峰目标和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协调推动各市直部门,将碳达峰工作融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产业、能源、交通等专项规划,积极推动我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二)支持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等企业开展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客户侧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结合用户业扩增容需求,将光伏、储能,用能优化及智能运维业务结合形成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先行推进一批示范项目落地,挖掘用户侧需求响应潜力,提高用能效率。开展东南大数据中心厦门分中心建设,支撑地区能源数据汇聚,构建碳排放数据模型,优化电能资源调配,探索引导电力用户参与碳交易。
(三)继续支持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开展智慧能源技术研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研究我市在碳达峰、碳中和场景下的综合智慧能源技术与管理,提升智慧化水平。开展碳达峰对策措施研究,着力从供给侧和消费侧两方面助力碳达峰。供给侧方面,适当布局建设储能电站,带动产业发展。研究氢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消费侧方面,要提升工业生产能效水平,注重建筑节能,推行电能替代,强化居民节能观念。通过深化研究、统筹推进,不折不扣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
专此函告。
领导署名:吴辉艺
联 系 人:陈敬鹏
联系电话:0592-2896172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
2021年4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