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2-16-00-2024-046
- 备注/文号:厦发改复函〔2024〕67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4-07-10
陈宏宇委员:
《把握产业发展机遇,结合厦门资源禀赋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特色化发展》(第20241034号)提案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认真会同市工信局、火炬管委会以及相关处室研究讨论,现就提案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新型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发展新型储能”,新型储能产业已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厦门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形成新能源电池和新型电力系统两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新能源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超千亿,正在聚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新型储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目前,全市已汇聚超60家新型储能重点企业,基本覆盖了电化学储能与氢储能两条技术路线,在电化学储能电池制造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加快抢占产业制高点和发展前沿,厦门市委、市政府从顶层统筹、政策引领、科技创新、项目招引等方面系统谋划,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案结合厦门资源禀赋,围绕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特色化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我委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认真会同有关单位、组织相关处室研究讨论。
二、措施与成效
一是加强科学统筹前瞻布局。2022年,我市出台《厦门市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构建由四个支柱产业集群、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六个未来产业组成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支持新能源、氢能与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将新型储能(含氢能)列入重点部署的五大未来风口产业之一统筹推进,加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今年6月,市发改委发布《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和电化学储能、氢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多元新型储能技术四个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完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撑等系列保障措施,并同步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促进新型储能产业有序发展。
二是建设科创平台蓄势发展。支持嘉庚创新实验室聚焦低碳能源存储等科技前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实验室在氢能领域承担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百千瓦级PEM制氢电解槽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装备清单,孵化的华商厦赓、鹭岛氢能两家先进制氢装备企业落地翔南片区,产业化进程进入加速期。推动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落地建设,聚焦能源材料、效率等关键问题,以“储能+人工智能”研究范式,缩短储能企业产品迭代周期,为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是支持企业引领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进厦门时代研究院,联合厦门大学等围绕电池电解液、氢能相关技术及装置等开展研究;支持宁德时代建设“电化学储能系统研发测试与实证实验室”,布局电化学储能系统级别并网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标准等工作。支持海辰储能牵头联合组建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展储能电池与系统产品的综合性能协同攻关,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厦钨新能高端能源材料工程创新中心建设,夯实先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小试和中试放大能力,为高端能源材料产业化奠定基础。
四是开展主体培育益企兴链。不断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开展国家级高企、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培育,认真指导新型储能企业开展相关认证,海辰储能成为厦门首家独角兽企业,获评“福建省科技小巨人”,科华数据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通过政策宣讲、产业对接,支持新型储能企业加速开拓金砖、一带一路等海外市场,促成厦钨新能源等上下游材料及应用企业与本地储能电池企业的配套衔接。
五是加强龙头带动强链补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落实专班服务机制,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洽谈一批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推动上游结构件(科达利、金杨),下游换电业务(时代电服)、储能应用设备(科华数据)、储能集成商(和储能源)等重点项目落地,提升产业链质量。支持厦钨新能源、厦顺铝箔等材料端企业拓展新能源板块业务。
六是推进示范先行场景融合。落实国家工信部等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通过组织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以及光伏、锂电行业规范公告申报等工作,支持厦门港务港区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等入选示范项目清单,推动科华数据等本地企业产业参与相关行业规范修订,促进规范引领示范赋能,提升发展能级。举办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关键信息技术决赛,拓展电子信息技术与新能源需求融合的场景空间。围绕全市城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策划发布由26个新型储能场景组成的机会清单,使场景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七是完善要素保障生态优化。修订发布《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本)》,同步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支持新能安、海辰储能等企业引进紧缺人才,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作用,以智能制造免费诊断等专项服务助力新型储能产业企业开展智能化转型升级,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在充电基础设施、光储充一体化等方面强化配套,ABB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落实行动计划,促进提质增效。发挥《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产业发展指导作用,通过实施储能技术源头突破行动、储能应用场景示范行动等六大行动,加强创新引领、场景示范、链主带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二是拓展示范场景,赋能迭代升级。动态谋划更新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场景机会清单,以场景创新促进新型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迭代。发挥“碳中和”园区示范基地等优秀案例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常态化开展场景示范,打造同翔高新城“双碳”示范新城。围绕“光储端信”各领域重点环节加强跨界融合,持续发力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创新驱动,积蓄发展动能。加快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设施建成“料-材-器-用”一站式研发平台,促进储能相关能源材料与功率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嘉庚创新实验室等高校院所开展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前瞻性、战略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校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储能领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塑造产业创新发展动能。
四是完善支撑保障,夯实发展基础。适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完善重点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养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好企业拓展市场对接服务,加强各类海外展会咨询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带队组团出海,加强本地产业配套,完善发展生态。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李晓燕
联 系 人:黄瑞芸
联系电话:0592-2896135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