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2-16-00-2025-037
- 备注/文号:厦发改复函〔2025〕46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5-04-16
市海洋发展局:
《厚植厦门产业创新土壤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向海图强》提案(第20251146号)收悉。我委作为会办单位,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长期以来,厦门市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积极推进涉海科研平台载体建设,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该提案分析了目前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对下一步我市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领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2018年批复示范区以来,我市印发实施《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2019—2025年)》,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各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建立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牵头联合市海洋局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季度会议,每年印发示范区暨海洋强市建设年度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区年度任务及部门职责分工。
二是加强政策保障。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启动“十五五”规划思路研究,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吸纳深圳、青岛等先进地市政策,谋划修订《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究制订海洋产业发展鼓励类指导目录、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从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支撑体系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推动海洋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省海洋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于2025年1月挂牌成立,集美大学海工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入驻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基地,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深海微生物菌种库。二是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数字海洋等新兴产业,布局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培育海洋龙头企业超30家,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近四成。三是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化智能化港口建设,建成全国首个远海自动化码头,做大做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快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培育绿盘鲍等10多个国家水产种业知名品牌,成为我国高端水产品重要集散地,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三)强化海洋产业项目支撑
一是每年推动50个以上项目列入全省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清单,主要涉及数字海洋、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科技创新、海工装备和船舶制造等10个领域。加快省级海洋高新区建设,推动伟卓科技、鸿海高端甲板装备等6个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海洋三所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二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2022年至今,我委共向上争取涉海专项资金近2亿元,支持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海洋生态灾害监测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来闽来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提速建设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协调的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一是加速动能转换,加快鹭江创新实验室、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海工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海洋三所、中船七二五所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二是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海洋材料、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及船舶制造等海洋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涉海领域创新应用。三是支持省级海洋高新区建设,完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围绕产业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谋划推动一批海洋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动建,打造“创新、人才、产业”高地,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多“蓝色动能”。
领导署名:黄涛
联 系 人:颜聪毅
联系电话:0592-2893401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16日
(此件不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