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2-16-00-2025-048
- 备注/文号:厦发改复函〔2025〕57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5-04-18
市科技局:
《加强平台和载体建设助力厦门发展新质生产力》(第20251013号)收悉。我委作为会办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蔡庆丰委员从城市空间、资源等方面分析我市在探寻产业变革拐点和抢抓产业破局机遇方面的挑战,提出通过培育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产业园区创新链升级等建议,对我委工作有很大启发。我委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认真组织相关业务处室研究讨论。
二、措施与成效
一是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完善《厦门市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文旅创意作为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深海空天开发等六个未来产业。2025年,市发改委牵头会同产业牵头部门,开展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型储能等22个重点细分领域的产业图谱编制工作,加强产业优势、劣势和发展重点的分析研判,指导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
二是深化市校合作。推动举办第四次厦门市与厦门大学市校合作联席会议,共谋市校合作发展,会上《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大学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同建设“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框架协议》等三份协议,共同研究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成果在地转化、建设“双一流”大学、打造人才高地等重要事项。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嘉庚、翔安、鹭江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百千瓦级PEM电解槽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翔安创新实验室完成二期概算批复,鹭江创新实验室正式挂牌。加快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建设,携手恒坤建设先进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支持海辰、三安等企业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提升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高比能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建设台车碰撞试验场,获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高比能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推进厦门市食药检院扩建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增强产业创新支撑能力。
四是完善支撑保障。制订《厦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开展千兆光网建设行动、厦门数据港建设行动等,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印发《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本)》,促进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落实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对列入“引进资助对象”的人才在落实政策规定条件后将给予最高15万元的一次性薪酬津贴补助,2024年共认定紧缺人才568人。
五是拓展发展空间。指导各区(开发区)以盘活存量厂房、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等方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利用创新模式拓展新产业空间,印发实施《厦门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的发展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尽早完工启用,支持鹭江创新实验室加快前期工作,提升产业创新支撑能力。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与高校院所以“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开展协同攻关。
二是推进要素保障产业集聚。发挥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和部署作用,开展算力情况摸底统筹,加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供应链、新材料研发等方面的应用;牵头落实厦门市重点产业骨干人才项目实施办法,推动出台相关新兴产业专项政策,优化空间、资金等要素供给;持续优化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图谱,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领导署名:李晓燕
联 系 人:黄瑞芸
联系电话:2896135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