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02-16-00-2025-050
- 备注/文号:厦发改复函〔2025〕59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5-04-18
市科技局:
《关于加快厦门市未来产业发展的建议》(第20251007号)收悉。我委作为会办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涂锦波委员系统分析了未来产业背景,通过系统分析厦门创新基础薄弱、中心城区空间紧张、产业面临转型等问题,提出了鼓励存量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各区联动发展、规划研发及科创产业类空间等建议。我委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认真组织相关业务处室研究讨论。
二、措施与成效
一是加强前瞻引领,夯实发展支撑。印发《厦门市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优化完善进一步统筹推进“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机制,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深海空天开发等六个未来产业,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2025年,市发改委牵头会同产业牵头部门,开展人工智能、创新药械、新型储能、氢能等22个重点细分领域的产业图谱编制工作,用好部门组织团队、专家甄别团队、企业和行业协会实施团队“三支队伍”力量,加强产业优势、劣势和发展重点的分析研判,指导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
二是加快平台建设,提升创新支撑。支持企业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提升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2024年新增福建省微波射频芯片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先进储能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支持高比能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台车碰撞试验场建设,实验室已获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高比能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推动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携手恒坤建设先进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推进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以人工智能赋能创新攻关,支持产业加快技术迭代发展。
三是落实规划政策,加强要素支撑。制订《厦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进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平台等项目建设,建立新基建重点项目清单,为实现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动态修订发布《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本)》,依托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支持天马等企业引进紧缺人才,2024年认定紧缺人才568人。
四是优化空间布局,保障载体支撑。指导各区(开发区)利用创新模式拓展新产业空间,以盘活存量厂房,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等方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印发实施《厦门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的发展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依据产业图谱,用好产业项目攻坚平台,做好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新型储能、氢能等细分赛道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出台有关产业政策、行动计划,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等平台尽早完工启用,支持鹭江创新实验室加快前期工作,支持企业牵头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与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攻关、争取国家专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发挥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和部署作用,开展全市算力情况摸底统筹,加快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供应链、新材料研发等方面的应用,牵头落实厦门市重点产业骨干人才项目实施办法,支持完善适配性的空间、资金等要素保障,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领导署名:李晓燕
联 系 人:黄瑞芸
联系电话:2896135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