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出台强化城市综合信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来源 :北青网 时间:2025-08-28 10:1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厦门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强化城市综合信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构建“数据归集、场景创新、信用监管”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信用赋能实体经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提高全社会“信用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注重通过创新数据归集机制,挖掘释放信用价值。在健全信用基础制度方面,推进综合性社会信用立法,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等系列制度文件,保障公共信用信息依法依规开放利用和价值挖掘。同时,建设市区一体化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作为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公开、使用和监督管理的统一载体,对接88个系统,汇集68个部门18.4亿条数据,覆盖法人和自然人公共信用数据,并按规定进行共享。此外,建设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等创新载体,以“公共信用+市场”数据融合创新应用为核心,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探索数据归集、治理、共享以及开发应用的新路径。

  厦门市还注重创新信用应用场景,提升惠企便民水平。例如在推动信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线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体系首个地方平台——厦门市“信易贷”平台,创新“首贷”“续贷”服务,率先开展隐私计算联盟试点。在推动信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建立自然人信用评价机制,目前全市个人信用白鹭分累计注册市民超过354万人,覆盖厦门市66%常住人口,上线信用借阅、新市民专区、台胞金融专区等在线惠民便民应用场景70个,实现与杭州、福州等11个城市个人信用分互认及惠民举措共享;在全国首创“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信用就医模式,在全市62家公立医疗机构上线,超过89万市民开通使用,并创新推出“亲情付”,通过信用就医专属额度家庭共享,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也能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深化实施“先离场、后付费”信用停车模式,覆盖全市六区的所有路内泊车位及100个智慧停车场。在推动信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通过信用平台网站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各类主体提供信用查询服务,助力相关监管单位开展信用监管。梳理政府采购、资金支持、评先评优等方面公共信用报告应用事项清单479项;依托个人信用白鹭分,打造信用街区、信用商圈、“信易居”社区,创新“管理硬法+信用软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理念,提升基层治理诚信自治水平。

  此外,厦门市还注重创新信用监管制度,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在探索信用承诺审批、提升智慧信用效能、完善信用评价机制等方面成效明显。例如推进信用数字化改革,印发《关于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记录证明,进一步提升便企政务服务水平的通知》,实施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37个领域无违法记录证明,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进一步简化经营主体办事流程;建立“公共信用+行业”的社会信用综合评价机制,对全市超过48万家企业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建立厦漳泉区域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信息共享和互认机制;在住房、建设、人社、港口等领域监管对象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