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2012年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 时 间:2012年6月5日9:00-11:00
  • 嘉  宾: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人社局领导
  • 地 点:市政府办公厅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以来,厦门市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了改革顺利进行,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的了解今年我市医改工作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琪、市卫生局副局长姜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改处处长何建峰接受厦门市人民政府网专访,介绍我市“201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并与网民在线交流。

 

[主持人]:   欢迎各位领导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也希望广大网友能够积极参与,踊跃提问,为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

 

[主持人]:   自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杨副主任,您长期从事发展改革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相关背景。

 

[杨副主任]:

  我们国家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概括起来应该说是有这么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1984年,恢复和改革开放之间的过渡阶段。主要是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培养医务人员,加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等。

  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改革初级阶段。主要关注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国家“给政策不给钱”,“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

  第三阶段是1993-2008年,是改革探索阶段。主要在医疗机构市场化的是与非、市场主导以及政府主导等争论中探索各项改革,出现了医院产权改革等实践,确定了基本卫生医疗保健制度、启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和医院管理制度。

  第四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从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此轮医改的重要思路体现在九个字:“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主要特点也是三句话:一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二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三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主持人]:   从2009年到现在,新一轮医改过去三年多了,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前三年国家医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杨副主任]:

  前三年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五项重点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解决“看病有保障”问题;

  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解决“看病贵”问题;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结构性“看病难”问题;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解决“少看病”问题;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解决“看好病”问题。

 

[主持人]:   那么,我市前三年医改的主要思路是什么呢?

 

[杨副主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同时又是一件必须抓好的实事。2009年-2011年,按照国家要求,我们实施了五项重点改革(下面我们还将详细介绍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先易后难、小步快跑(不走回头路)、逐项改进、重点突破,着力在一些看得准、有把握、见效快、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主持人]:   请问我市经过三年五项改革,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副主任]:

  三年的医改,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推进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了阶段性的预期目标,应该说在五项基本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特别在个别方面如医保水平,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经费标准已经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的要求,在公立医院改革的便民、惠民措施改革工作也在全国走在了前面,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具体来说:

  一是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高保障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小病门诊、大病住院到重特大病保障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和水平都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市居民看病贵问题。我市的医改覆盖率达到了98%;居民的医疗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二是2010年一次性在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药种类进一步扩大到609种、近1500个品规。

  三是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回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实施机构、人事、分配和财政补偿制度等综合改革;加强对社区、镇、村基层卫生机构用房、设备、人才队伍建设,岛内建立大医院和社区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岛外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对口帮扶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

  四是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年两次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去年全市公卫实际经费已达到国家“十二五”末的要求,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探索新的路子。省政府批准了我们成立公立医院发展管理中心,成立了公立医疗机构的退管中心,在“管办分开”方面做出了尝试;出台了一系列在国内具有影响力而且有特色的便民惠民举措以及控制医药费增长的措施,使老百姓看病得到了实惠。同时继续加大公立医院投入,三年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已经达到了6.3亿元、新增病床数1100张,同时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社会办医,三年社会办医的新增病床数达到了2700张,2011年社会资本办医核定床位数已占全市床位数的27%。社会办医走在全国前列。

 

[主持人]:   根据您的介绍,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群众也得到了实惠,但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

 

[杨副主任]: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国家层面体制改革等的定层设计尚在摸索探索过程中。我市三年医改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了困难和压力。特别是当前改革开始步入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加大,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医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主要存在的不足有: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我市千人床位数(3.05张)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5张),随着我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将不断提高、医疗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将更加凸显,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难以满足需求。与此同时,医疗资源在空间布局上不尽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岛内,岛外还相对缺乏,与我市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是巩固基层医改成果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目前,我市基层医改取得的成效还很脆弱,基本药物制度刚刚建立,还存在基本医药配备不齐的情况、用药习惯不适应等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刚刚建立,一些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一些配套改革和体制机制还需要规范、完善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尤其是全科医生培养和配备还不足,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再一个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改善后,怎样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是在公立医院方面力求突破。我市虽然是国家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上下联动、外加推力、内增活力”改革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在“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等体制性方面改革还尚未真正破题,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医患关系还比较紧张,社会资本办医的层次和总量还有待提高。

 

[主持人]:   那么,下一阶段国家医改的基本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杨副主任]:

  今年国家、福建省先后出台了医改“十二五”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了下一阶段医改的基本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从国家和省里的层面来说,基本思路为:

  一是坚持“三个基本”,即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

  二是在内容上突出“三个重点,一个配套”,即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制(由“扩大范围”向转“提升质量”)、巩固完善基本医药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基层医疗机构从“强筋健骨”转向“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统筹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医疗服务体系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

  三是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

 

[杨副主任]:

  主要目标为:

  到2015年,要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为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   请问我市医改“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杨副主任]: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坚持改革的信心不动摇、改革的力度不减弱,注重统筹协调、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将根据国家要求,围绕“三个重点,一个配套”的改革内容,把我市医改不断推向深入。目前,我们已着手制定市“十二五”医改规划,初步考虑按照国家框架性意见,结合厦门实际,在具体指标、改革举措制定上力求符合厦门城市定位和促进我市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并有所突破创新。走出厦门特色,争创全国前列。

 

[杨副主任]:

  今年是深化医改承前启后、持续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国家医改“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按照全市医改工作会议上黄强副市长的讲话精神,今年深化医改关键要在五个方面有所得:

  一是让卫生事业得发展,着眼于解决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和可持续性问题;

  二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着眼解决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看不上病、看不好病、看病有保障以及少看病等突出问题;

  三是让公立医院得活力,着眼于解决改善医务人员的待遇、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以及有效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等问题;

  四是让医疗服务得提升,从加大硬件投入、加强管理、优化服务模式等角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五是让引领作用得发挥,切实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的高端医疗服务、特色医疗服务及医技研发发展,以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主持人]:   2012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我市2012年医改有哪些主要工作?

 

[杨副主任]:

  我市已按照国家、福建省的部署,印发下达了2012年度医改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安排四个方面26项任务,即:

  第一、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筑牢保障底线。

  全民医保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和核心。2012年,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着力“三提高一加强”,即:

  一是继续提高医保筹资标准和待遇。今年仍将较大幅度地提高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医保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提前三年实现国务院常务会提出的目标。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继续提高筹资标准等问题,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提高医保经办管理水平。实施好跨统筹地区流动人员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加强医保基金收支管理,在兼顾风险防范和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保持医保基金合理结余,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保障服务。

  三是提高医保在预防疾病和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的作用。扩大基本药物500元全额报销政策实施范围。

  四是加强完善重大疾病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探索重特大疾病患者以及无负担能力患者费用保障机制,确保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杨副主任]:

  第二、巩固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成果,提升服务能力。

  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完善制度、规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今年我们要在“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提升服务”方面下功夫:

  一是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把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延伸到村、镇。对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实施范围。

  二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继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财务、业务“三独立”管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和考核激励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切实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质量、数量、群众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等挂钩;全面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继续引导首诊到基层,我市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给予每人每年500元免费优惠的政策,扩大到一般诊疗性及体检项目。

  三是提升服务。充实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及整体素质,加快基层医疗机构编内补充工作人员招聘工作,确保到年底人员到位率达到2011年已核定编制数的80%以上;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等硬件环境。实施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创造条件将更多村级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为包括广大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市民提供方便、快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行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探索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的做法,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杨副主任]: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机制创新。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2012年我市重点在“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方面争取有所突破(这也是今年省里赋予我市先行先试的艰巨任务),在便民惠民举措上进一步拓展,在管理服务上进一步提升,让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让公立医院增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管办分离”。统一共识、加强沟通协调,按照“管办分开”的要求,加快市公立医院发展管理中心组建,力争“管办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是继续深化“医药分开”。去年我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率从15%降低到10%,今年将通过医药价格调整、医保支付、财政补助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研究进一步降低直至取消药品加成的方案,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有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三是不断优化“内部分配”。绩效工资改革,本意是要通过绩效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原有一些好的机制和做法还要坚持保留下来。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薪酬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加大绩效工资比重,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既保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又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引导激励作用,保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大力推广“便民惠民”。继续以“服务为导向、病人为中心”,围绕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降低就医费用,积极推广流程再造、方便结算、预约门诊、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措施,方便群众就医。

  五是加快多元办医步伐。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护航、提升层次等措施,主动招商、专业招商,以吸引更多服务提供者来厦举办优质医疗机构,带动提升我市医疗卫生发展整体水平。

 

[杨副主任]:

  第四、统筹推进其他相关工作。

  医改是个系统工程,在抓好以上三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同时,要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和工作进展。

  一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由单纯医疗服务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管理职能转变。今年我市将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到不低于40元(实际已超过50元),继续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二是修订区域卫生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大岛外、农村、新城和新开发区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布局和建设,通过规划,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生成一批项目,提升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以综合配套改革和同城化为契机。推进厦台医疗卫生合作交流,促进厦漳泉大都市同城化医疗卫生资源协同发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医疗服务中心。

  四是做好医改宣传和医改重大问题调研工作,及时宣传我市医改工作成效和动态,对医改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增强改革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通过加大宣传和调研力度,调动各方参与和推动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持人]:   谢谢杨副主任的介绍。

 

[主持人]:   “新医改”提出到2011年要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厦门市前三年的医改成效,究竟解决了哪些实际的问题呢?下面,请市卫生局姜杰副局长来详细介绍。姜副局长,您好,近年来,药价虚高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请问前三年我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展情况如何?

 

[姜副局长]:

  厦门市政府对这次医改非常重视。2010年1月,我市一步到位在全市38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546种,实行零差率,提前1年完成国家任务要求。

  2010年8月,为进一步鼓励使用基本药物,引导居民小病到基层,出台了参保职工、参保城乡居民在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发生的基本药物费用,每人每年500元由医保统筹基金全额报销的政策。

  2011年,基药种类进一步扩大到609种、近1500个品规。并将在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发生的基本药物费用,每人每年500元由医保统筹基金全额报销的政策扩大到参保未成年人、大学生。这项工作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广大居民看病,减除医疗费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的培训,并进行了考试,推进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在基层普遍使用。

  截至目前,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已初步建立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主持人]:   您觉得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老百姓来说,有哪些具体的实惠呢?

 

[姜副局长]: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节省费用。基本药物是根据常见病、多发病,很多专家进行筛选出来的。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价格比较低廉,而且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能够明显降低群众负担。

  二是用药合理。按照国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类型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确定合理比例。

  三是安全有效。基本药物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检验证明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覆盖抽验,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更安全。

  四是方便可及。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能获得,使用方便。

 

[主持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看病。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情况。

 

[姜副局长]:

  2010年3月30日,市人大审议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基层卫生服务条例》,在国内是第二家地方政府专门出台的条件,保障了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011年起,我市由财政投入2亿元,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条件。目前,岛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面积均达到2000平米以上,比前一轮翻了一倍,并参照上海等地高标准配备医疗设施。岛内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装修改造,投入使用。全市所有镇卫生院均已建成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业务用房,按照高于国家建设标准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标准完成适宜的设备配置;累计完成近百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姜副局长]:   2011年开始优化基层队伍结构。对编外人员进行清理,清理人数占基层全部工作人员比例50%(根据2011年7月的统计数,全市38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993人,其中编外人员954人);对编外人员实行入编招录考试,择优聘任,考试不合格者将予以清退分流,使有资质、有能力的基层编外人员有机会入编,更好安心工作,使基层队伍结构充实优化稳定。加强培训工作。2011年,共组织2次全市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外人员入编招聘工作;组织1次面向社会的编内补充工作人员招聘工作。编外人员通过入编考试聘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可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流动,但不允许以全民事业单位的身份直接调入其他财政核拨事业单位。与此同时,加强培养培训工作。2011年,完成各类全科医师培训127人(其中:完成岗位培训45人,转岗培训53人,骨干培训20人,规范化培训5人,专升本学历教育4人)、镇卫生院招聘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7名、招聘特岗执业医师27名、乡村医生规范化技能培训1013人、委托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厦门农村定向招生、定向免费培养临床医学大专生100名。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实施农村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制度、卫技人员补贴制度和“学费代偿制度”和乡村医生津贴补助等制度。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经考核最高按每人每年10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的乡村医生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24000元/年)的标准予以补助。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实施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合理收入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姜副局长]:

  形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运行机制:

  一是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我市根据实际服务人口(人口基数按照“户籍人口+办证暂住人口”标准)全面核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数,完成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重新设置工作。同时,政府在投入和监管方面的责任得到落实。

  二是实行全员聘用,加强合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现在岗在编人员100%签订聘用合同,同时通过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

  三是实施绩效工资,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保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使其平均工资水平达到公务员的95%。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工资总量的40%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建立了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及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二次区级和一次市级考核,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及职工收入挂钩。

  四实行全额经费保障。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额经费保障,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拨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

 

[姜副局长]:   2011年我市还将岛内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合并,回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和财政补偿制度等综合改革,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主持人]:   刚才杨主任提到我市前三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际经费已达到国家“十二五”末的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应该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请问姜副局长,请问厦门主要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姜副局长]:

  按照国家标准,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25元。2011年,我市将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10年的17.5元提高到30元,并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2010年的9大类21项扩大到10大类41项。按照22万元/所(建设资金20万元/所、设备2万元/所),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标准,完成10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对部分标准化村卫生所统一配备计算机、安装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软件。

  截至目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数为210万份,城市建档率79.5%,农村建档率56%。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1.5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9.0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城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达70%以上。全市常住儿童一类疫苗单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接近100%,外来流动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也达到了95%以上。

  与市残联、民政等部门配合,积极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室的建设,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室并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叶酸服用率62.17%,服用依从率70.98%,知晓率93.02%。继续在同安区、翔安区实施农村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

  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在全社会倡导创“无烟单位”、“无烟学校”、“无烟医院”等的活动。

 

[主持人]: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厦门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做了哪些工作,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姜副局长]:

  一是探索管办分离。积极稳妥推进管办分开,拟成立医管中心,承担政府办医主体职能;成立退管中心,将公立医院退休人员移交中心管理,帮助医院轻装上阵。

  二是强化成本控制。药品加成率降至10%,分批调整800项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并运用价格杠杆,推动适宜医疗技术应用,控制“过度诊疗”行为。首批价格调整从2011年12月起执行,调整手术、护理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及耗材价格237项,体现了以补偿医技水平的手术类项目为主要目标,并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普及化。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全面实施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避免“过度诊疗”。

 

[姜副局长]: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对公立医院基建补助比例从1/3提高到2/3;工作量补助标准从2010年的18元提高到36元,年补助总额达到1.6亿元;大幅增加重点专科建设和医学科研投入,去年支出达2400万元。对中医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医院等专科医院,根据其性质、职能、财务状况等,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工作量定额补助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依托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障卡,通过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基本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建设。实现了占厦门市医疗资源95%的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档案信息及就诊信息的共享。截至2011年我市累计实施项目数26个,涉及占我市95%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投入金额4500多万元。

  按照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信息系统。截至2011年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共5000多万元,涉及市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第二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口腔医院等6家试点医院,项目数达36个,基本完成了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支付工作。全面推进了电子病历建设,建立了区域临床路径系统,并在市第一医院和中山医院进行试点。

 

[姜副局长]:   四是推广便民举措。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市公立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均已建立预约诊疗平台,以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自助挂号机、网络等为平台开展24小时预约服务。目前,全市各大公立医院专家、专科门诊的预约量已全部达到50%以上,其中市第一医院已实行了全门诊100%的预约诊疗服务,预约诊疗的误差率在15分钟之内。第一医院、中医院、中山医院社区转诊预约比例逐步上升,本市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以上。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活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覆盖50%以上的病房。市第一医院为国家、省级重点联系医院,市中山医院为省级重点联系医院。

 

[姜副局长]:

  五是提升管理效能。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和群众满意度挂钩,改革后收入平均增长14.4%;推进按病种付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按省里要求,在原有3个按病种付费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7个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目前已制定相关方案并上报省里,待批准后组织实施。我市自行组织实施的按病种结算,在原有17个基础上,2011年新增4个病种。成立市医调委,形成医患纠纷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控制医药费用增长。2011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的各项制度,我市公立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和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年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内,低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在公立二级以上医院实施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我市现有2个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市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个省级试点医院(市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医院、翔安区同民医院),9个市级试点医院。目前,已在22个专业的112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医院病床压力。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开展缩短住院天数病例实施单独结算等措施,促进平均住院日有效降低。2011年,我市公立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1.2天,比2010年的12天降低0.8天。

  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行,使得医院在基础管理、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积极变化,平均住院天数、次均费用持续下降,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逐步上升。

 

[姜副局长]:

  六是构建多元办医格局。将社会办医作为助推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服务业能级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明确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优先配置到儿科、老年病专科、康复护理等相对稀缺的专科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到新城区及岛外区开办医疗机构。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厦门市高端医疗服务项目专家申报及评估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从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等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从土地、税收、人才、社保、多点执业等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并在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政策知情、信息共享等方面,对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将社会医疗机构纳入质量监控网络和社会监督体系;成立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促进良性发展。强化行业准入,确保社会办医质量;引导社会资本向高端医疗布局,支持保健疗养、健康咨询、旅游医疗、休闲医疗的发展,打造医疗科研中心和高端治疗中心,提升厦门辐射和服务海峡西岸的能力。2011年,我市积极推动第五医院和五缘医疗园区的招商工作。已和美国最大的私人医院管理集团美国CHC公司签署了《厦门市卫生局与美国CHC公司合作意向书》,拟在五缘医疗园区规划建设1家综合性医院和3家专科医院,建成集健康诊断(体检中心)、疾病治疗(医院)、康复疗养度假(酒店)、健康居住养老(住宅)“四位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和台湾富邦集团就第五医院招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目前,我市社会医疗机构已占到医疗机构总数的74.8%;非公立医院占全市医院总数的64.8%,核定床位数占27.5%。台资、港资办医踊跃,台资医院门诊量占社会医疗机构的50%,住院人数占25.6%。社会医疗机构的规模发展,有效弥补了我市医疗资源的不足,成为我市医疗卫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主持人]:   请问我市卫生部门在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工作任务,将会给广大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姜副局长]: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2012年全市深化医改主要工作任务共四个方面26条44项,其中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的有31项,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的8项。为落实工作责任,深入推进医改,结合我市卫生系统实际,我局对上述与卫生部门相关的医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工,细化为由我局牵头的三个方面37项(其中我局自增牵头项目2项,主要是信息化建设项目);我局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的8项。在37项卫生部门牵头的医改任务中,将给市民带来以下15个方面的利好消息:

  1、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按照国家要求,把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到村卫生室,在纳入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市首批100家试点村卫生所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2、提高医保在疾病预防和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的作用。每人每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享受不超过500元报销范围,扩大到一般诊疗费以及体检、检查等项目。

  3、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推进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试点。允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在同一医疗机构的不同社区服务中心流动执业的办法。

 

[姜副局长]:

  4、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出台《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将进一步有力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做到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质量、数量、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等挂钩。

  5、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改造。完成岛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岛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标识牌建设,加快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配备和信息化建设。

  6、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市公立医院发展管理中心,建立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机制。

  7、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考核机制。探索建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薪酬制度。

 

[姜副局长]:

  8、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继续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推行无假日医院、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举措,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推行优质护理,出台《厦门市公立医院优质护理达标验收办法》,倡导志愿者服务。在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实施统一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落实医保支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床位等配套措施,促进平均住院日在去年基础上再缩短1天以上。

  9、相应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医疗机构检验对社会开放,检查设备和技术人员符合法定要求或具备法定资格,实现同级医疗机构、区级对上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市卫生局,2012年底前完成)

  10、调整100张床位以下(不含专科医院)审批权限。落实鼓励具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诊所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调整100张床位以下(不含专科医院)审批权限。

  11、推进信息化建设。启动公立医院“医疗云”项目;建设厦门市慢病管理信息系统。

 

[姜副局长]:

  1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不低于40元。继续做好10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管理率达到50%。将排查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范围。提高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用药。

  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急救体系、卫生监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能力建设。

  13、贯彻落实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推进对台医疗卫生项目招商、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合作工作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和向上争取工作;推动厦漳泉在三市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处置和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推进厦漳泉三市医保卡结算体系和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设,建立区域内专家会诊、人才交流合作等制度。

  14、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及重复检查等行为。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

  15、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研究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方案,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继续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主持人]:   谢谢姜副局长的介绍。

 

[主持人]:   刚才领导提到今年要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筑牢保障底线。据了解,我市即将出台《关于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请问此次意见的出台对推进今年的医改工作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请市人社局医改处的何处长简要介绍一下。

 

[何处长]:   市人社局、财政局联合草拟的《关于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市委常委会已通过即将出台。该《意见》紧紧把握我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岛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城乡更加融和的这个发展的大势,按照“制度统一、标准趋同、水平均衡”的原则,围绕国家推进医改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及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个主题,以提升全体参保人员的民生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医保待遇差距为主线,切实缓解广大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设计,已从过去注重量的拓展,向质的提升上转变。今后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更加注重提高医保质量,着重推进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均等的医疗保障。

 

[何处长]:   医保贴近民意,民意连着民心。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险等民生保障工程,多次将基本医疗保障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于伟国书记、刘可清市长要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要“尽力而为”,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此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意见》,就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强调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入的均等化,逐步缩小不同制度之间参保人员的待遇差距,实现全体市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从而让广大市民在城乡一体化的医保制度建设中享受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成果。

 

[主持人]:   您是否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政策主要有哪些亮点呢?

 

[何处长]:   拟出台的《关于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有六大亮点:一是提高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保每人每年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适当提高。二是扩大使用范围,在38家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医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由社会统筹基金报销500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三是降低个人医疗费负担,城乡居民医保门诊、住院报销水平适当提高。四是适当提高职工、居民医保报销限额,适当提高补充医保的报销比例。五是缩小待遇差距,通过提升居民医保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缩小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之间的待遇差距。六是畅通医保转换渠道,参保人员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转换参保后,在不同制度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可以累加计算。

 

[主持人]:   谢谢何处长的介绍。广大市民都很期待《意见》的正式出台。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邀请市人社局的领导到市政府网站进行在线解读,请网友们持续关注。

 

[主持人]:   谢谢各位领导对于2012年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详细介绍。

 

[主持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问题。

 

[网友小鱼]:   请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今年会提高到多少呢?现在好像是380。

 

[人社局何处长]:   近日,市委市政府研究了《关于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即将出台,今年的投资标准有适当的调整,具体标准可在近几日内对外公布。

 

[网友赵先生]:   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但在实施中有个问题很使我困惑:有些药物明明列入医保药品目录,可以享受医保报销,但在我市的三甲医院里却没有这些药,医生要病人自己到药品公司买,按医保规定,这些药费要自己承担。如果这些药不是太贵也就算了,但这些药很多事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药,价格昂贵,我有个亲戚因患脑部胶质瘤,需要替莫唑胺(泰道、蒂清),在省医保用药目录里为医保用药,但三甲医院却没有,要自己到医药公司买,花了二、三十万,这对一般的工薪家庭是天文数字。现在我有个亲戚患了乳腺癌,手术完后需要化疗,又遇到同样的问题,请问各位领导,能多替我们工薪阶层想想,解决虽是医保用药却要自己花钱买药的难题,谢谢!

 

[卫生局姜副局长]:   我市公立医院药品购入是根据福建省药品采购招标中标品种以及厦门市二次确标品种进行采购的。部分医保涵盖的药品因未能入选公立医疗机构不能采购。您所使用的药物“替莫唑胺”是否为未中标药物,若为未中标药物,医院无法供给。

 

[网友林庆梅]:   本省其他地市医保卡如何在本市使用? 我是其他地市退休在厦门投靠子女定居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医保卡无法在社区医疗机构正常使用,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年初,媒体机构曾报道了“福建省率先全国实现医保全省联网”,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本人曾向省医保咨询,答复是厦门属计划单列市,目前还不行,今后怎么办,要看厦门的。请问,政府有没有计划什么时候实现全省联网?

 

[人社局何处长]:   前段时间我市在厦门市以及市外省内其他地区,对社会保障卡的全省联网工作进行了调试,调试工作已经完成。这项工作改变了省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需要办理全省联网异地就诊卡。今后,省内参保人员可直接凭本人的社会保障卡在本人在异地报备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结算。

 

[网民市民]:   强烈建议降低社区医院开药收的¥7.5诊查费!

 

[发改委杨副主任]:   我市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 ,将一般诊疗费纳入社会统筹基金500元报销范围。

 

[网友刘女士]:   前不久公公去社区医院开药,那天刚好是周六,扑了个空,据说,现在只上周一到周五,节假日还照常休息的,昨天老公不舒服去医院想做个X光,可是居然已经没有那个设备了。好吧,去大医院做好X光回来,发现是肺炎,想直接在社区医院点滴,可是居然说连头孢都没有,还是得去医院。现在的社区医院是怎么啦,越来越不便民。

 

[卫生局姜副局长]:   岛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进行提升改造,按照每个社区都应该配备X光机。可能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安装调试到位。我们将积极关注。头孢类抗菌素有数十种规格,有部分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不知道您当时所需要的是否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范围。改善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是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目标,我们将积极探索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网友飞科]:   本人户口在漳州,在厦门上班交医保。上个月在中山医院动手术。出院时用厦门的医保卡直接报销了(有显示统筹支付)。 另外我每年也有在老家交50块一年的费用,也有一张福建省的医保卡。老家的工作人员看过住院发票说在厦门已经报过了,不能报了!两边都有交。为什么只能报一个呢?那这个“新农合”我还要继续交吗?

 

[人社局何处长]:   目前,对在厦门市就业的外来人员我市纳入了职工医疗保险,按规定可以享受外来从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该参保人员如果在本市已参保,可不用在漳州老家参加新农合,这样就没有重复参保了。以后该参保人员回漳州老家,其在厦门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可以转移回漳州。

 

[网友吴女士]:   能否建立全市统一的预约诊疗平台,方便市民?

 

[卫生局姜副局长]:   我市依托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已经具备全市统一的预约诊疗平台的条件,今年我市将加大推进力度,整合号源资源,实现全市统一的预约诊疗模式。

 

[网友蔡先生]:   现在去医院,动不动就抽血、拍片,请问要如何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减少过度诊疗行为?

 

[卫生局姜副局长]: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药费用,我市正在医疗机构积极推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即在医疗中按照标准化的路径进行,避免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行为。

  临床路径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起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这样,病人从进入医院起,检查、治疗、用药等都有规则可循,可以实现“同病同治”,从而减少、杜绝"过度医疗"行为。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功能,通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临床诊疗行为的监控监管力度,对大处方、大检查实施重点监控监测。

 

[网友张先生]:   我是一名台湾人,请问厦门在对台资举办医疗机构有哪些优惠政策?

 

[发改委杨副主任]:

  2011年底,国务院批复厦门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赋予厦门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如“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厦门设立独资医院,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厦门设立合资、合作医院的,对其投资总额不作要求”、“支持台资(含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按照批准的执业范围、服务人口数量等,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等。这些为我市发展社会资本办医,尤其是引进台湾服务提供者创造了有利契机。

  今年要继续引进有实力的境内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向高端医疗布局,支持康复护理、保健疗养、健康咨询、旅游医疗、休闲医疗的发展,提升厦门辐射和服务海峡西岸的能力。要强化行业准入,坚持一定的门槛,确保社会办医质量,着力引进一批有品牌、有较高技术、较强队伍的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来我市办医,在满足医疗市场需求的同时,带动提升我市公立医院管理服务水平。今年重点要推进市第五医院、五缘医疗园区的招商工作,筛选一批规划医院项目推向社会招商。我们欢迎有实力的企业、境外优质医疗资源、社会慈善力量、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来厦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诊所。医改被誉为是世界性难题,我们要对医改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明确、清醒的认识。

 

[网友黄女士]:   现在公立医院的床位特别紧张,请问有什么好的解决措施吗?

 

[发改委杨副主任]:   今年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公立医院的建设和投入,在建的病床数约1500张;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缩短平均住院日。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办医,增加医疗资源总供给。

 

[网友巫先生]:   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但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缺药”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卫生局姜副局长]:

  长期以来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基层医疗机构都养成了固有的用药习惯,药品突然缩减,尤其是缺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基本药物不够用的现象。有的患者在社区医院开不到自己惯用的药,不是分流到药店买药,就是分流到医院就诊,与实施基本药物目录的初衷相违背。

  我市已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此做了多次的调整。但由于基本药物实行省级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我们将继续向省有关部门反映,促进问题的解决。

  据了解,医改三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迎来调整期。卫生部已于去年底开始调研各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汇总分析各地增补药品情况,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工作做准备,今年将正式启动调整工作。此次目录调整将是一场“常规用药“的大提取。

 

[网友张先生]:   新医改实施已三年多,医院医药价格的确有所下降,但是明显感觉到检查费用没有下降,甚至仍然很高。现在很多大医院主要医学检查设备都是来自进口,成本非常高,这个费用如何降低?

 

[发改委杨副主任]:   实施医改以来,我市采取系列措施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去年对我市800多种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研,拟定了分批调整的方案。去年底就出台调整了200多项。今年,我们还将分二批继续出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其中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将予以降低。

 

[主持人]:   谢谢各位领导的耐心解答。

 

[主持人]:   无论是老百姓、医生还是医院,都将从改革中实实在在的受益。非常感谢各位领导接受厦门市政府网站的访谈,谢谢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见。